2021年6月3日

每天都进步#520 安史之乱(三)唐玄宗的疏忽

 

大家好,欢迎收看每天都进步,这里是天地海课室,陪你每天进步1%

今天我们继续来聊安史之乱。昨天我们说到了两个疑惑,分别是为什么皇帝唐玄宗和宰相李林甫都不会有顾虑的培养节度使,导致到安禄山的壮大,最后引发了安史之乱。到底这个唐玄宗是怎么想的呢?要回答这个问题,我们有必要从唐朝的军制开始说起。唐朝在建国之初的时候,采用的是府兵制。简单来讲就是,没仗打的时候,士兵们自己种地养活自己,不用交税给朝廷。但是如果国家需要士兵打仗的时候,那么士兵们就必须响应召唤,被召集起来参加战斗。打完了之后嘛,就地解散,各自回家继续种田。可是这样的府兵制有一种问题,那就是无法把兵力调动到太远的地方,或者是太过于频密的调动军队。所以,唐玄宗的父亲,唐睿宗,就采用了募兵制,就是由国家付钱,建立职业军队。并且设立节度使,管控所募之兵,筹措所需军饷。

这种募兵制的好处不用多说,无非就是战斗力比较强,而且可以长期驻守,不需要去种田。所以这样一来,这种职业士兵通常就会驻守在不适合种田的边疆。于是,唐睿宗就把节度使设立在了幽州。来到了唐玄宗这个时代之后,唐玄宗很厉害,直接看到了这种募兵制和节度使的厉害。所以,直接就一口气把节度使扩张到了十个。结果这样一来,整个大唐朝的边军实力提升了一大截。然后呢,在长安坐镇的唐玄宗,就一直收到了捷报。西边的吐蕃势力一下子就被赶回了本土,北边的突厥和契丹也被赶出了河北。听到这样的消息,如果你是唐玄宗的话,你会有什么感想?

唐朝节度使的分布
图片来源:http://m.qulishi.com/article/201809/295203.html

尝试换位看看哦,你就会发现到,了不起啊。对内,开创了开元盛世,对外,重创了各个游牧民族。所以,是不是有一种文治武功无所不能,成就古今中外的千古一帝的感觉啊。这个唐玄宗就是这样想的。所以,这时候的他,会怎么做呢?首先自然是对自己做出来的事情感觉到飘飘然的。再来自然是要在想怎么在自己已经够漂亮的政绩上面再添加一笔了。所以,节度使,对唐玄宗来说就是一把很好用的剑。这一把剑,杀敌无数,所以自然是要越厉害越好,越锋利越好了。

但是一旦你这么想的话,你就一定会忽略了一个道理,那就是,剑不止是用来杀敌,还有可能调转过来刺伤自己啊。可是呢,唐玄宗完全忽略了这一点,因为他已经完完全全的沉浸在要成就千古一帝的幻想之中了。我其实还读到了一个旁证,来证明唐玄宗到底有多陷入进这个幻想之中。话说,在唐玄宗大肆扩张边军之后,边军的数量来到了49万。那么唐玄宗有没有制衡这49万边军的手段呢?其实还是有的,归唐玄宗中央直接控制指挥的,有13万的军人。49万的边军用13万中央军来制衡,是否适当呢?其实严格来说,还是够用的,毕竟边军是不可能全部一起造反的,所以13万的中央军是能够应付得来的。

这样来讲的话,唐玄宗应该要小心使用这些中央军,并且努力的让这些中央军好好训练,然后发挥出真正的实力。不过呢,唐玄宗并没有这么做。因为当时候,在云南发生了一场叛变。可是呢,唐玄宗并不是调动节度使们的边军去平叛。他说枪口要一致对外,好钢要用到刀刃上。所以,边军是用来对付少数民族的,不能动。还是让中央军去吧。结果,13万的中央军,就被抽调出7万出来前往云南平叛。结果本来的训练就是防守中央的军队,被派出去平叛,自然是没有什么战斗力了。结果,这7万中央军全军覆没。于是,整个中央军就只剩下了不到8万人。而我们厉害的安禄山有18万人,你说中央怎么打。

从这一个例子里面,就证明了一件事,那就是唐玄宗根本就是没有提防边军的啊,这完全就是唐玄宗的盲点。不过,请注意的是,这不是唐玄宗一个人的盲点,而是几乎整个朝廷上上下下的盲点啊。其中朝廷之中的领军人物,宰相李林甫,也是完全没有想到要提防边军造反的可能性。为什么这么说呢,因为就好像我们前两天说的那样,正是李林甫的推荐,唐玄宗才会顺水推舟的让安禄山接任了三个节度使的职位。我们那天也说了,李林甫这一个人,是十分谨慎的人,为什么又会犯下这个错误呢?且待下回分晓,明天再来和你说。

最后要问大家的问题就是,你觉得我们应该要怎样才能够不至于沉醉在自己的幻想之中。欢迎在下方的留言区留言,和我分享讨论吧。

今天就讲到这里,如果你喜欢这一集的内容,就请你按赞并且分享给你的朋友。如果你认为我所制作的内容对你有所帮助的话,就请你不要吝啬于订阅我的频道,同时别忘了开启小铃铛,那么你就不会错过接下来的资讯了。天地海课室,陪你每天进步1%。我们明天见。

天地海  著          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