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3月18日

每天都进步#808 儒家思想(八)王阳明的心学

 

大家好,欢迎收看每天都进步,这里是天地海课室,陪你每天进步1%

今天我们继续来聊儒家思想。昨天我们说到了王阳明的心学的核心理念,也就是所谓的此心具足,不假外求。用白话文的意思来说就是,只要你的心是圆满的,那么你不需要向外追求任何的东西。而所谓的君子,或者说更进一步的圣贤,就是内心足够强大,没有任何污垢蒙蔽内心的人。只要我们也能够做到这一点,那么我们自己也能够是圣贤。

这番话说出来乍一听之下好像很有道理,可是具体要怎么实现呢?没有一个外部的标准,我们又怎么能够知道自己的内心究竟是纯粹的,还是被污染了的呢?王阳明就这个现象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概念。在王阳明以前,朱熹和陆九源就分别提出了接近的概念,就是要先知后行。也就是在教育的过程中,先灌输知识给学生,让他们知了以后,才来让学生自觉地行。但是王阳明却认为,知行必须合一,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。用白话文来说就是,知和行密不可分,两者不应该单独存在。

对于君子的概念,只是知道而没有行动,那么对于这个人来说就不算是真正的知道,因为他没有将圣贤的概念运用在自己的生命之中。至于如果一个人只是没有知识的话,那么他也不知道自己的行为究竟是不是一个好的行为,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是符合一位君主的要求,也不知道自己的内心到底有没有被污染。

除了知行合一以外,王阳明也在他临死前提出了更加详细的阳明四句教。无善无恶心之体,有善有恶意之动,知善知恶是良知,为善去恶是格物。这四句话的解释是这样子的。首先,我们在平静的时候,没有任何的感觉,自然也就没有任何的善恶之心。这时候的状态就被叫做心之体。后来呢,当我们的产生了意念之后,我们有想法的时候,就会出现善与恶。但是,我们内心之中还有良知,这良知就是让我们分辨什么是善,什么是恶,我们知善知恶。最后,也是最难的一步就是,为了善而去除恶。这一步就是格物致知。只要做到这一点,那么我们就可以永远为善,永不作恶。没错,看起来王阳明并不是全然反对朱熹的格物致知的理念,只是认为格物致知之前,有这么一整套的内心逻辑还需要满足。从心之体到意之动,之后才来有良知有格物。而这一切必须要做到的就是知行合一。

这就是王阳明的心学的全部核心理念,虽然简单说起来是这样子,但是却让人看到了里面蕴含的丰富智慧。其中你的心怎么想的,你的世界就会怎样子,这和现代的心理学有着很接近的涵义。其中心理学也是有这么一个理论的,你的痛苦的来源,并不是因为你所遇到的事情,而是你怎么诠释这一件事情的。在心学的理论来看,不是就是你的心怎么想,你的世界就会怎样的理论吗?

最后要问大家的问题就是,你对于这个心学的说明,是怎么理解的呢?你会怎样把心学用在日常生活中呢?欢迎在下方的留言区留言,和我分享讨论吧。

今天就讲到这里,如果你喜欢这一集的内容,就请你按赞并且分享给你的朋友。如果你认为我所制作的内容对你有所帮助的话,就请你不要吝啬于订阅我的频道,同时别忘了开启小铃铛,那么你就不会错过接下来的资讯了。天地海课室,陪你每天进步1%。我们明天见。

天地海  著      

 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