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8月9日

每天都进步#587 原子习惯(三)一切行为的开始,提示

 

大家好,欢迎收看每天都进步,这里是天地海课室,陪你每天进步1%

今天我们继续来聊习惯。昨天我们说到了一个习惯的养成,有着四个元素。这四个元素分别是,第一提示,第二渴望,第三行动,第四奖励。每一个习惯都会因为这四点,而有着重复的特性。一旦重复的次数多了,习惯就会养成。另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,我们人类的大脑,是天生的就被设计成很注重即时反馈。但是,当一个行动可以给你带来正面的即时反馈的时候,往往会在长期的时候给你带来伤害。没错,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那么喜欢坏习惯的原因,因为它在当下真的满足了你的欲望,启动了你的四元素回路。所以,要改变这一个状况,我们就要懂得运用这四个元素,来给自己的生活设计出一个机制,帮助自己的生活做出改变。

那么要怎么设计呢?我们把这四个元素拆分开来,一个一个谈。今天我们就来谈提示。提示其实是每一个习惯的开始。回想起你目前拥有的习惯,不管是好习惯也好还是坏习惯也好,你仔细的观察之后就会发现到,每次你行动之前,总是有一些提示。比如,你看到了桌子上有零食,所以就拿起来吃。又比如,你看到了冰箱里面的可乐,所以你就拿起了这瓶可乐来喝。再比如,你的桌面上放着数学课本和作业簿,所以你自然而然的会翻开它并开始解数学题。这些都是视觉的提示,而确实,对于我们人类来说,视觉影响是最大的。但是,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忽略了其他神经元带来的提示。比如,当你觉得冷的时候,就会将外套穿起来。又比如忙碌了一整天之后,回到了家里,坐在沙发上面的时候,你会想要拿起手机来放松心情。这里的冷就是皮肤神经给于你的提示,至于第二个例子则是,你的烦躁心情和沙发的舒适度给你的提示。

在我们了解了,一切的行为开始之前,你都会收到提示之后,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自然是,去了解我们想要保留或是培养的好习惯的触发提示,然后尽力的让这个提示显而易见。或者是,了解我们想要戒除的坏习惯的触发提示,然后让这个提示在我们的生命之中消失。当然,有时候要让提示完全消失是不可能的事情,但是我们可以做到的是远离这些提示。想要戒烟,那么就让你的世界里找不到烟,或者把它藏在比较隐秘的地方,不会让你一眼就看到。想要培养阅读的习惯,那么就让你的生活里到处都充满着书本,在床头柜放一本书,在书桌放一本书,在沙发边放一本书,在你生活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放一本书,让你在何时何地都可以随手拿起书本来翻阅,那么你就会开始慢慢的培养出阅读的习惯了。而这往往就是我们对于电话的依赖和成瘾的另一个原因啊,因为我们现在在做的事情是,让我们的手机放在我随手都拿得到的地方。

如果只是这么简单的让提示出现或消失的话,James Clear可能无法写出那么厚的一本书出来。在《原子习惯》这本书里面,还分享了两个关于提示很重要的讯息。第一个是,让你的要培养的好习惯,和你目前所做的事情进行捆绑。让你现在所做的事情,成为了你新习惯的提示。比如,如果你要培养运动的习惯,那么你就选择在洗澡之前运动。所以,准备洗澡就变成了你要运动的提示。又比如说,你每天晚上临睡前都会刷牙。平时你都是刷牙,然后睡觉。那么现在把它变成,刷牙,阅读,睡觉。这样你的刷牙成为了阅读的提示。再比如,你每天早上起床之后,会去洗澡,然后换衣准备上班。那么你现在可以把它变成,早上起床,冥想,然后洗澡,换衣上班。这样子你就可以将要培养冥想的习惯,镶嵌在早晨这一系列你每天都做的事,让这些事情成为你的提示。

再来第二个讯息是,尽量只在一个环境处理一件事情,这样子就可以训练你的大脑把这个环境变成了你做这件事情的提示。比如,你家里面的床,就是只能拿来睡觉。所以,不要在床上做除了睡觉以外的事情。比如,不要在床上滑手机、阅读、看电视等等。又或者,你可以将你的家,设计三个环境,第一个环境就是你的床,那是你用来睡觉的。第二个环境是你的沙发,这个地方就是给你拿来滑手机、看电视、玩游戏、耍废、放松、娱乐用的。第三个环境是你的书桌,这个地方就是给你拿来阅读、做功课、工作、认真的时候用的。这样一来,时间久了之后,你的身体和大脑就会记得,这些环境给你的提示,然后当你需要睡觉的时候,就到你的床上,你就可以自然而然的睡着。当你需要放松的时候,坐到沙发上,你就会得到高品质的放松。当你需要认真起来做事情的时候,走到书桌前坐下来,就是让你切换到专注模式。这样的环境设计,无疑比你没有任何规划的使用所有空间做所有事情来得有效。

最后要问大家的问题就是,你觉得你最想要培养的好习惯是什么,你会如何给这个习惯设计一个显而易见的提示呢?欢迎在下方的留言区留言,和我分享讨论吧。

今天就讲到这里,如果你喜欢这一集的内容,就请你按赞并且分享给你的朋友。如果你认为我所制作的内容对你有所帮助的话,就请你不要吝啬于订阅我的频道,同时别忘了开启小铃铛,那么你就不会错过接下来的资讯了。天地海课室,陪你每天进步1%。我们明天见。

天地海  著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